一行三会记者会有两条重磅新闻:周小川行长给定利率市场化实现时间表,即“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”,尚福林主席宣布民营银行试点。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,既关联又矛盾,关联在于利率市场化将使供需决定资金贵贱,民营银行为资金开辟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,两者相辅相成;矛盾在于利率市场化的配套制度,如存款保险等制度环境尚未健全时,民营银行的风险如何“自担”?笔者认为,到利率市场化实现之前的制度空窗期,将是政府给首批试点民营银行的过渡期“政策”红利,此间,试点银行享受红利的同时,也要与承担相应责任并重。 一是与制度建设互动。这次试点主要是试行自担风险的新机制,即“让资本说话的公司治理机制、让资本决策的经营管理机制、让资本所有者承担风险损失的市场约束机制”,银行是高风险行业,此三机制既激发民间资本活力,更对其适应银行业经营风险的特殊经营文化提出考验。新机制在释放民资投资压抑的同时,也要求试点银行谨慎表现,避免产生制度回调风险。 二是“破产”风险测试任务。任何一家新设银行都面临风险管控,特别是经营失败后风险承担、存款人利益保护等问题,这也是利率市场化后所有银行均须直面的问题。试办民营银行发起企业的主要控股、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,除享有权益,更要承担剩余风险,而在利率市场化配套的退出及存款人保障等相关机制出台前,试点银行虽然可能曝出风险,但仍将享有相应豁免权。 三是成为银行业转型创新实验田。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目的是激发民间资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。试点民营银行只有经过市场竞争考验,实现可持续经营,才能起到有效服务实体经济,弥补现有金融服务不足等作用。银监会称,将支持试点银行设立合理、高效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与经营管理模式,并支持其积极创新。在银行业倡导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的转型期,天然具备创新基因的民营资本,应努力提供更具新意的思路和方向。 四是培育更加成熟的市场环境。经营风险被媒体一再强调,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,市场环境也需要逐步成熟,如处于信用建设期的新银行及其产品、业务如何被储贷客户接受和认可,公众理财的“保底”惯性思维如何改变,贷款经济体怎样根据成本测算厘定可接受的最高利率,以及如何协调与监管、资方、客户之间关系等。民营银行将与市场协同磨合,市场环境将刺激民营银行的创新性应对,双方将在摩擦的阵痛中共同成熟和蜕变。 最后,值得提出的是,银监会公布的文件显示,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两条途径:既可以通过发起设立,也可以通过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,投资入股。怀揣金融梦的实业大亨,也可尝试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分享本轮金融改革的红利。 |